近年来,大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以政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教化、自治为核心、智治为支撑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政治引领,筑牢治理“原动力”。深化“党建+”工作理念,深入实施“党建+”工程,把政治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活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全面融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推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组织全覆盖、治理无缝隙、服务零距离”。持续抓好村级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推行支部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以党员中心户为纽带的“百千万”组织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组织党支部书记参加各类党建培训120余人次,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
法治保障,强化治理“硬实力”。大屯街道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社会行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创新普法理念,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街道31个村居聘请“法律顾问”,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合理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不断壮大人民调解队伍,坚持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周例会、初信初访首问负责等制度,分析研判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严格落实销号制度。近年来,大屯街道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矛盾纠纷不断减少、初信初访及时化解,公共安全感逐年提升,“平安大屯”建设成效显著。
德治教化,夯实治理“软实力”。坚持法治和德治结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掘区域优秀的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湖田文化,着力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充分释放德治教化治理效能。围绕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移风易俗、未成年人保护、“扫黄打非”、“我们的节日”等开展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退休职工、先进人物、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明实践,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街道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弘扬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社会正能量。
自治强基,提升治理“自发力”。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推行村民小组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聚焦“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民事民决”,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和收集民意,通过召集群众说事、理事、办事、督事、评事,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公益事业,调动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村级事务共管、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加强村务监督体系建设,促进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引导村民依法有序参与村级公共事务、财务和公益事业。
智治支撑,优化治理“聚合力”。积极推进“互联网+”乡村治理模式,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托“综合指挥中心”“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平台,推动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打造社会治理神经中枢,加速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引导干部群众下载、使用“沛服您”小程序,鼓励群众网上查询信息、网上反馈问题,提升办理效率,逐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下一篇:沛县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