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览 > 联播 > 沛县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沛县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时间:2023-10-09 作者: 阅读: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沛公园、颐园、鸿鹄园、运动公园、汉兴广场等公园绿地游人如织,市民在此尽情享受美好时光。

从今年3月起,沛县开放共享了5个公园绿地,划定开放共享区域65500平方米,允许市民游客走进绿地、利用绿地是公园管理服务理念的重要改变,也给绿地养护和秩序管护等工作带来新的课题。沛县正以“生态”为笔,高质量答好绿地“共享题”。

释放绿地空间,串起群众幸福时光

踏入颐园一处草坪,来自大屯矿区第一中学的20多名学生很快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大家赶紧搭起帐篷,拿起画笔尽情挥洒。“这里的草坪开放以来,我经常带学生过来写生。”指导老师刘涛介绍,“周围环境优美,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到大自然的状态。”

从香江花城小区驾车到沛公园的市民张灿在草地上搭了个帐篷,带着一岁多的儿子一起玩耍。“孩子小,睡觉时间多,有了帐篷,就可以在这儿玩一天,孩子也非常开心。”张灿说。

“过去,几乎所有公园绿地上都张贴着‘禁止踩踏’的告示,让人感觉自然生态‘可远观不可亵玩’。”带着孩子到鸿鹄园游玩的市民李涛介绍,孩子平时上学紧张,休息的时候特别想在草地上打个滚儿,现在终于能够实现了。

除了草坪,林下空间也向公众开放。颐园对林下空间进行微改造,为市民提供了林下休憩、阅读的新场所。每次来到颐园东南角的林下阅读微空间,游客张帅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这里,闻着花香,读着书中美好的故事,享受着绿荫下的惬意,心情非常舒畅。”

共享区域四季皆有景,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色开展活动,真正让公园绿地“走得进、坐得下、乐得去”。

完善配套设施,持续升级“绿色福利”

共享区域开放以来,5个公园绿地人流量明显递增,弥漫着生活气息的绿享剪影比比皆是。

游客增加,如何更好地满足大家搭建帐篷、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我县积极拓展开放共享的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颐园管理中心主任蒋海娟介绍,为提高市民公园开放共享的体验感、获得感,颐园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了志愿者服务站、母婴室,增添座椅、垃圾箱、卫生间、健身器材、帐篷搭建等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补植垂柳60棵,补植绿地2万平方米,拓宽了可休憩、可漫步、有温度的城市绿色空间。

“在开放共享区域的同时,我们逐步完善了公园绿地共享空间周边的歌风书房、志愿者驿站、游乐、健身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功能,让市民拥有更全面的娱乐方式和更好的服务保障,尽情体验绿色空间的美好。”县园林服务中心主任蒋涛说。

面对不断增加的游客,5个公园绿地还将继续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完善提升周边的安全监控、垃圾收集点、休憩设施等服务配套,扩大共享区域,延长共享时间,增加活动内容,持续增进游客“绿色福利”。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景区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开放绿地和更多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场景,使景区的生态功能和市民的休憩、游玩等需求相得益彰、有机融合。

做好管护文章,发挥绿地生态效益

除了增加公共设施,怎样做好开放共享后的管护,也是景区管理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

“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但也带来了搭建帐篷使用地钉、过度踩踏等问题。”运动公园负责人王海波认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在检验游客文明素质的同时,也在考验管理部门的服务理念,绿地管理和秩序维护两方面都要抓。

对于开放共享后可能出现的草坪养护、环境管理等问题,县园林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一些好的做法,如结合季节、区域等因素,对公园绿地实行“轮换制”养护管理,让小草得到充分“休息”和“生长”;适度增派巡查、保洁等服务人员,进一步维护现场秩序及环境卫生。

“我们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呼吁游客遵守相关规定,在躺‘坪’享受的同时,正确打开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方式,一同保护好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县园林服务中心规划技术科科长周敏说。(苗永乐 张建泉 赵澎)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