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苗孵化好之后就要快速运走,才会好喂好长,这一车大概有20000只。”10月8日,走进龙固镇的徐州森磊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磊正忙着看鸭苗、装车。
鸭苗顺利破壳而出,靠的是高端设备。在该公司的生态鸭孵化基地,立体式孵化箱里装着摆放整齐的鸭蛋。
“孵化需要28℃恒温,自动化设备减少了人工误差,一箱鸭蛋的孵化率近93%。一般来说,26天能孵化出来,每天都能保障有鸭出壳。当天孵出来的必须当天运输,像这样的肉鸭生长37-41天就能流向市场。”朱磊打开箱门,一箱刚出壳的小鸭子探出了脑袋。
“被淘汰的无法孵化的鸭蛋,也会被制成松花蛋、咸鸭蛋等,都能好好利用,有着不同的销路。”朱磊介绍。
不远处的鸭舍里,一排排出生十几天的种鸭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天一暖和,它们都爱出来溜达。一个鸭舍里大概住了300多只,种鸭的淘汰期为两年,差不多三四个月就可以成熟。”说起喂养鸭子的点滴,朱磊滔滔不绝。
朱磊大学毕业后,回故乡创业,干起了防腐保温、安装、建筑工程等工作。2005年初,经过反复斟酌,他选择了劳动密集型项目,创办了徐州森磊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之所以选择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鸭宰杀加工项目,是因为那一时期,沛县一部分农民已经有了养殖肉鸭的尝试,但‘两头在外’的瓶颈一直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一方面是鸭苗在外购进,本地没有大型种鸭养殖和鸭苗孵化企业,大部分的鸭苗要从外地购进,到了养鸭户的鸭棚成活率较低,加大了饲养成本;另一方面是成鸭在外地销售,大部分肉鸭是由农村经纪人销往外地,随行就市,受制于人,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朱磊说,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一个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鸭宰杀加工销售项目,不仅能给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能扶持带动更多的农户养鸭,并为养鸭户解决好销售难题,确保养鸭效益。
“农企互促,实现‘双赢’才是最重要的。”从公司成立企业运营之日起,朱磊就坚持以带富众乡亲为目标,以“公司+基地+农户”为运作模式。他与沛县及周边地区5000余农户签订肉鸭养殖回收合同,制定最低保护价,待成鸭回收时,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按合同价收购。
对确实有困难的农户,采取先预付鸭苗、药物等,收回商品鸭时还款的办法,每户每年饲养商品鸭1万只以上,确保每只获利1.5元,直接带动150多户养殖户靠发展养鸭业增收致富。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养殖致富之路。”如今,该公司种鸭场、孵化场安置下岗职工220人。朱磊正向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带动当地粮食生产、农副产品、饲料加工等行业前行,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并促进一批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