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沛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理念,聚焦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用产业链思维抓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既抓增量又抓存量、既抓数量又抓质量、既抓管理又抓服务,强化工作调度,加大要素保障,优化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三量齐增”和“三率齐升”。
注重项目签约,大力度强化招商引资
沛县专门成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商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的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成立招商专班,8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8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链长,明确了“谁来招”责任主体;围绕绿色稻麦、优质果蔬、生态肉鸭等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把脉短板弱项,明确了“招什么”的产业导向;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等资本、科技富集之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明确了“到哪招”的引流方向。一是扎实开展前期调研论证。聘请一批观念新、思路广、经验多的专业人士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科学谋划,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开发储备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重大项目。二是严格把好项目入库关。重点围绕稳产保供、科技创新、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产业融合、乡村建设等7大领域,统筹谋划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切实把好项目入库关。三是建立项目滚动储备机制。立足近三年招商储备项目工作基础,结合全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挖掘招商项目资源,排出当前和近期推出的招商储备项目,建立长短结合、滚动更新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储备库。目前已储备2023-2025年项目106个。今年以来,重点开展了北上广、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区精准招商活动,与中储粮、四川华德生物、山东蓝丰农业等26家农业龙头企业洽谈。招引项目12个,其中已签约项目5个。
推动开工建设,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力引擎。一是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调度监测,加快实施进度,真抓实干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加速。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单列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农村重大建设,优化项目选址、征地报批、用地审批等服务,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所需各类农业生产设施、附属及配套设施用地,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社会影响面大、带动能力强的“加、新、高”项目倾斜。二是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充分利用好土地出让金调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实施公益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对社会资本投入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进行奖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开展金融支农战略合作。深化“政银担”合作关系,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投入农业农村,以政策激励和优惠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领域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县政府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增强对重点涉农园区、重大项目、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等扶持力度,县政府与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农园保”金融服务模式,全省第一家完成“农园保”金融支农试点工作。
强化竣工投产,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建设等不起、慢不得”的工作理念,主动靠前加强项目服务,千方百计帮助解决问题。一是建立“三个一”推进机制。确保“一个领导包挂、一套班子推进、一个方案实施”,并利用“沛县重大项目管理与电子督查系统”平台,实时跟踪督办。项目管理实行一项一档,项目办对项目手续办理、建设进展开展动态跟踪,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细化实施办法。加强督促检查,细化分解月度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每年重大项目清单月度分解计划,对年度实施项目全年任务细化分解到月度,逐个项目制定推进方案,倒排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做到逐月对标对表,确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加大项目督查力度。以考核为“指挥棒”,每月县委督察室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项目办以看现场、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全县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定期召开一次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以观摩评比形式,学经验、展亮点、找差距,通过对标对表,坚决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各项预定目标。2024年计划实施31个农业重大项目,目前已开工24个,开工率77.4%,完成储备项目4个。
加强运营管理,确保项目达产达效
加强建成项目运行监测,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全面监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存量项目优化提升,全面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提高宏观调控能力,规范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持市场稳定,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管和评估,鼓励优秀企业,对优秀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产业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2024年31个项目的建成,预计可带动农民就业2720余人,可增加农民收取入约1.1亿元。
(沛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