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览 > 联播 > 沛县:家庭农场激活乡村振兴增收密码

沛县:家庭农场激活乡村振兴增收密码

时间:2025-05-06 作者: 阅读:

从单一种养到多元体验,从传统粗放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沛县,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家庭农场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关键力量,家庭农场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已培育家庭农场2100多家,经营范围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种养结合等多个领域。

沛县不断完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体系,鼓励各类人才兴办家庭农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栖山镇中科种植家庭农场主要以农产品种植栽培技术研发、冷藏、订单销售为主,农场充分利用栖山镇丰富的沙性土壤、畅通的排水系统及规模化的土地面积等优势开展特菜种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先后流转土地4000余亩,带动当地就业1000余人。

眼下正是农场春茬西兰花收获季节,一颗颗西兰花鲜嫩翠绿,长势喜人。在种植基地,村民正忙采收、搬运。今年,农场的春茬西兰花种植面积200亩,每亩产量达2500斤。农场负责人汪嵩说,农场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运用本地秸秆、家禽粪便和有益菌种制作大量生态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实现了种养结合和有机农业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建成品种优良化,设施自动化,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安全化、绿色化的现代种植农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产品品质。“我们与日本山崎株式会社、山东北海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每年销售牛蒡5000吨、洋葱5000吨、西兰花2000吨,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

“小农场”展现乡村振兴“大作为”,在沛县,众多家庭农场像中科种植家庭农场一样,在壮大单体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做好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桥梁,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他们通过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订单收购、吸纳就业、培训指导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将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发展链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科种植家庭农场以徐州生物工程技术学院和徐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行‘农场+基地+农户+订单’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种植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 统一收购,并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为周边农户带来土地租金、务工、农产品销售等多项稳定、持续收益,务工人员年增收可达1.5万元以上,实现农户与农场的共赢、富民与增收并行。”汪嵩说。

家庭农场的崛起,为沛县农业领域注入了“新动能”。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更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沛县家庭农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环节,而是大胆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他们充分发挥种植绿色果蔬产品的优势,积极开展采摘体验等项目,丰富了农场的经营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引进的‘美早’等车厘子品种,市场前景好,上市早,产品销往上海、苏州、南京等各大城市,采摘期吸引众多周边地区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位于朱寨镇的果之源蔬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吴明强介绍说。

走进果之源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抬眼望去,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车厘子挂满枝头,散发着浓浓的果香。“我们采用无公害、原生态的方式进行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产出的车厘子味道甜美,口感纯正,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农场车厘子种植面积达40余亩。”吴明强说。

生态赋能乡村旅游。朱寨镇果之源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推出的采摘体验服务,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欣赏田园美景,体验休闲度假的惬意时光,推动了单纯的农业种植向复合业态农文旅融合转型,推动了旅游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在沛县,特色化、体验化、知识化和生态化、智慧化已经成为农场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沛县在家庭农场建设中,不断推广新技术,提升含金量,推动家庭农场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通过创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流程,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开创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让以数字化为手段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说起养鸡场,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鸡粪遍地、臭气熏人。然而安国镇五座楼村村民宋新亮投资220万元建设的新亮农场智慧蛋鸡养殖场,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蛋鸡养殖模式,这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给蛋鸡养殖配上“智慧大脑”。

从会养鸡到“慧”养鸡,农场应用科技创新成果,让传统养殖业摆脱了原有的发展路径,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提高了养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新亮农场智慧蛋鸡养殖场配备的智能环控系统可基于蛋鸡生长周期自动调节光照、通风等参数,确保最佳生产环境,预测健康风险和产蛋趋势。蛋鸡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产蛋率增加,年产蛋量可达700余万枚。

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让养鸡变得“高大上”起来,依托蛋鸡“数字档案”,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率。目前,这座蛋鸡存栏3.2万余只的智慧养殖场已成为当地产业转型的“孵化器”,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引领着当地传统养殖业向标准化、智能化跃升。

家庭农场如火如荼地涌现,成为推动沛县农业现代化的一股新力量。“家庭农场不仅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沛县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保障等措施,加强指导服务,积极帮助家庭农场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农场管理水平。同时发挥家庭农场联农带农作用,使家庭农场成为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平台和跳板,有力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家庭农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沛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魏垂波说。(徐春艳 李辉)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