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沛县坚持党建引领民生服务,以 “党建+”模式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民生“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建红”带来的“民生暖”,勾勒出一幅党群连心的温暖图景。
党建+文体服务:炎炎夏日里的“清凉驿站”
“现在有了这个活动中心,打球健身、乘凉休息都方便,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在杨屯镇文体中心,居民葛爱华刚打完乒乓球,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为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杨屯镇对文体中心东楼进行升级改造,新增200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空间,配备乒乓球室、台球室以及各类健身器材,并常态化开展20余场次“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四季村晚、“广场舞大赛”、“夏季乘凉晚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实现了“全时段、全龄段”服务。
在推进过程中,杨屯镇始终秉持“党建为民”的工作理念,以“两个走进(近)”活动为抓手,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百姓大舞台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系统化提档升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改善了服务群众的硬件设施,也有效激发了基层阵地的人气和活力,更让党群干群关系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党建+电商助农:让农产品“云端”畅销
“家人们看过来,这都是咱张庄镇的本地蔬菜,现摘现发……”在张庄镇农业大数据中心,菜农刘余旺正对着手机镜头热情直播带货。
张庄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但长期以来,“种得好却卖不好”成了农户的心病。为此,该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红色服务为抓手”,创新“党建+电商”模式,开办电商直播培训班,采用“理论+实操+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新农人”。
现在,张庄镇越来越多的农户掌握了直播带货技能,成功拓宽了销售渠道。该镇还注册了镇域蔬菜品牌“绿萃”,通过电商平台让新鲜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餐桌,真正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跨越。
党建+民生关怀:解了家长“心头愁”
“妈妈,我今天学会了包扎伤口!”在大屯街道“朝阳蓄能 守护未来”爱心暑托班,10岁的张思承兴奋地向家长展示新学的急救技能。
暑期来临,“看护难”成了职工家庭的普遍困扰。大屯街道探索“党建+民生服务”工作模式,联合徐州医科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招募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开办爱心暑托班,开设书法、绘画等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同时也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科普教育、劳动实践等特色内容,让“党建温度”覆盖更多家庭,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从清凉文体空间里的欢声笑语,到电商助农课堂上的产销两旺,再到爱心暑托班里的成长印记,每一处场景都是我县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在基层治理画卷上细细描摹 “为民服务” 鲜明底色的生动注脚。下一步,沛县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一线践行初心,倾力化解群众所忧所盼,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盈、幸福感更可持续。
(张熙然 甄玉洁 陈波 闫路 曹昆伦)
下一篇:张寨镇:“红色课堂”走进暑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