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时间轴,更见向上生长的力量。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沛县共有工业企业64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23家、工业总产值达542.7亿元;
2024年,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工业企业净增22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59家、工业总产值增长25%……
一组组硬核数据,不仅展现了沛县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稳定向好的优良态势,也见证了沛县抓项目、强集群、促转型、优环境的坚实步伐,更凸显出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的作用愈发强劲。
工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活。回望“十四五”,沛县始终锚定“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坚持力量向工业聚合、要素向工业聚集、服务向工业聚焦,全力抓项目、聚力促转型、奋力增动能,用实干绘就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华润电力沛县“智慧能源”光伏项目现场,成片的光伏“方阵”一望无垠,蔚为壮观。曾经塌陷的土地上,如今正源源不断输出绿色电能。
作为江苏唯一的煤炭开采县,沛县曾经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面对产业结构单一的挑战,沛县不断重构产业形态,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坚定走绿色转型之路。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沛县新能源产业实现质的飞跃。“2024年,全县48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8.9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显著提升。”沛县经发局党委委员、节能中心主任孟威介绍,五年来,沛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光伏产业全链发展、氢能产业实现突破、储能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展现出全新质态。
新能源产业,只是沛县“2+3”优势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沛县谋势而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构建“一主一副四特”六大园区载体,持续做大做强“2+3”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区域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一家家企业有序生产,一股股发展热潮涌动。截至2024年,沛县新能源产业建成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装机总量超14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18亿千瓦时;新型铝材产业产值稳定在100亿元左右、铝加工能力占全省的1/5;纺纱纺织产业规上企业120余家、产能超400万锭。
“十四五”期间,沛县获批全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示范县、中国绿色纤维新材料制造基地、全国绿色低碳园区等称号。“2+3”优势产业规上企业数累计达277家,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75%;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0家,实现战新产值215.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8%。
加快推进数实融合 激活发展“关键增量”
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为激活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增量”。
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展现出强大的“智”变力量。“我们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入赋能工厂各场景,实现从订单、生产到设备、能源,再到质量、仓储的全业务流程的‘一屏尽览’,推动生产不断向智能化升级转型。”江苏贝德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新表示,通过建设5G智慧工厂,机台利用率提高20%,平均生产效率提高5%,人均产量增加7%,质量问题降低20%。
作为沛县较早实行“智改数转”的企业之一,江苏沃凯氟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不断加大数字化投入,通过建成标准化机房,推动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及关键设备上云,实现了车间作业实时调度与产品信息全程追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年来,沛县围绕“生产智能化、装备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四条主线,按照“市场倒逼、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原则,“一企一策”定制转型计划,量身制定项目清单,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响“沛县智造”品牌。
过去五年,沛县完成“智改数转”项目538个,获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1个、星级上云企业33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实施40家;华发纺织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库,7家企业获批先进级智能工厂;珀然股份、恒辉编织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宏阳新材料、江龙新能源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慧博灌排、云编智能等40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夯实企业主体地位 激发创新澎湃动能
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沛县一批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迅速成长,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代表。
“我们每年将销售额的4%至5%投入研发,目前已形成18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产品矩阵,生产的设备既能编织‘上天入海’的特种绳索,也能制造精密医疗器械中的密网支架。”公司总经理韩金辉如是说。
自主创新,从无坦途。从生产低端编织设备起步到突破高性能特种编织物技术,形成以高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建立省级特种编织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常态化开展技术交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抢占行业制高点。
这样的创新实践并非个例。走进江苏安保来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加紧赶制订单。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与徐州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新型耐高温和阻燃橡胶鞋底安全鞋,在辐射热达500度的环境下不变形;自主研发的安全帽集成定位、录像、监控、语音等功能,支持联网操作,可实现所有音视频数据实时传输。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沛县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合作、人才培育等多项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汉斯半导体、江龙新材料等12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徐工精密、新熠阳等72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安托智能装备等10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恒辉编织、云编智能科技等15项新技术、新产品列入省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目录。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持续“稳”的态势,坚定“进”的步伐,沛县正以产业结构向优、发展动能向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苗永乐 孙铭遥)
下一篇:沛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