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栖山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核心阵地,以志愿服务为纽带,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构建起“阵地全覆盖、服务零距离、文明深扎根”的实践格局,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沃土灼灼绽放。
栖山镇打破阵地局限,深度推进“网格文明实践+”模式,将22个村(社区)的文明实践站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把服务点设在村民家门口,打造出“15分钟文明实践圈” 。歌风书房内,暑期托管活动让书香棋韵润童心,志愿者既教孩子们挥毫泼墨、博弈对弈,又通过互动游戏普及防溺水、用火安全等知识,“老有所为、少有所教”的良性互动成为常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温暖秋冬 文明同行”活动常态化开展,医疗专家的健康讲座与义诊服务,为老年人等群体送上“家门口的健康保障”;老年学校的文化节上,书法展墨香四溢,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传统文化在银发群体的热爱中代代传承。从文化熏陶到民生服务,阵地功能的不断拓展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日常。
“红马甲”是栖山镇最亮眼的风景线。全镇组建53支志愿服务队伍,千余名志愿者活跃在理论宣讲、环境整治、扶危济困等各个领域,今年已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朱新楼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主动扛起责任,累计开展环境治理30余次、提供农业技术支持20余次,还成功化解村民矛盾5起,用点滴行动守护乡村平安。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栖山镇创新“点单—派单”服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网格走访等方式收集群众需求,再匹配志愿力量开展服务。截至目前,已办结民生实事618项。元宵佳节,志愿者手把手教村民做花灯、猜灯谜;端午时节,大家一起包粽子,还将热腾腾的汤圆、粽子送到孤寡老人家中;农忙时节,技术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答疑解惑;冬日里,医护志愿者为老人免费体检、普及养生知识,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群众的“急难愁盼”。
栖山镇以村规民约为“软章程”,筑牢乡村文明“硬支撑”。通过“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其中,推动群众从“要我文明”转变为“我要文明”。胡楼社区推行“积分兑换制”,将环境整治成效与积分挂钩,昔日“脏乱差”的村落如今变身“美丽庭院”示范村,村民参与乡村共治的主动性显著提升。
栖东社区则邀请老党员、乡贤共同修订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随礼上限、厚养薄葬等具体规范,还将“红灰黑榜”评议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相结合,让勤俭节约、友善互助的新风尚蔚然成风。在制度约束与榜样引领下,石楼村“零彩礼”嫁女、胡楼社区集体为老人过寿等文明事例层出不穷。如今的栖山,“人情债”轻了,文明味浓了,邻里关系愈发融洽。
从阵地建设到志愿服务,从制度规范到文化浸润,栖山镇以多元举措激活文明实践“一池春水”。如今的栖山,既有“村容整洁”的外在之美,更有“乡风文明”的内在之韵,文明实践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李薇薇 王爱菊 范洪香)
上一篇:沛县“农”墨重彩绘新景
下一篇:沛县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