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览 > 联播 > 省台播出!沛县这位村支书是“江苏最美”

省台播出!沛县这位村支书是“江苏最美”

时间:2022-06-16 作者: 阅读:

6月14日19:55,江苏城市频道播出《江苏最美人物——微山湖里荡渔歌》,聚焦了刚刚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的王传亚。

节目用近半小时的时间,讲述了沛县杨屯镇刘屯村党支部书记洪福湾渔场创始人王传亚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故事。

“其实我特别喜欢在农村里干农活。就像你钓鱼,钓一天哪怕啥都没有,都觉得很快乐。因为你热爱它,所以不觉得辛苦。”——王传亚

每天凌晨四点多,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沛县杨屯镇刘屯村党支部书记、洪福湾渔场创始人王传亚就会起床,到自己的田里、鱼塘边干农活。披星戴月、日晒风吹,黝黑的皮肤见证了他9年乡村创业之路的艰辛与努力。靠着学识与韧劲儿,34岁的他不仅自己收获了丰收的喜悦,更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先后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荣誉。

01 “逆流”返乡 他的青春战场是农田

2009年,王传亚考取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会计专业。王家人高兴极了: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终于盼来了儿子考进名校,将来留在城市、做个白领,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儿!

然而,4年过去,王传亚读完大学,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不留在城市,回农村创业、当个职业农民。顶住来自家人和大学同窗的压力,2013年,王传亚背起行囊回到家乡,勇敢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幸运的他,赶上了好政策: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传亚先期流转了402亩土地,创办起一所名为“滨湖”的家庭农场,开始了新农人的新生活。

原本以为种地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践起来,王传亚很快就遭遇了“滑铁卢”。就拿最基本的除草来说,创业初期本着“省钱”的目的,王传亚不舍得大面积用药,哪里有草哪里喷,没有就不喷。结果,草没除干净、成本一分没少花,种地第一年连本都没保住。

但王传亚没有被失败吓退,他开始虚心向父辈农民学经验、向书本学农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余,他甚至搬到了田埂边住下,日夜看守。

如今的王传亚,熟练操作农用机械、对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对农产品的销售门儿清……活脱脱就是一个与土地打了很久交道的老道农民。

02 科技赋能 唱响微山湖里的新“渔歌”

在肥沃的田野上收获了“第一桶金”,王传亚土里刨金的信心更足了。2014年,综合考虑采煤塌陷地多、紧邻微山湖等因素,杨屯镇创办了水产科技示范园,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在镇里的引导下,王传亚又流转302亩水面,从事水产养殖,创建了洪福湾渔场。

渔场,在当地村民的眼里并不少见;但王传亚的渔场,却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不一样的渔场”。在鱼塘里用上推水机,就是王传亚规模养鱼的创新之举。水往北流,投料机把料投在南头,鱼逆流而上,往南边游边吃,如同把水里游的鱼送上“跑步机”,不停地做“有氧运动”。

这样养出来的鱼形体健美、肉质紧实,每公斤价格比同类鱼种高出3-4元,还往往供不应求。

王传亚的养鱼经还有另外一个新鲜招,那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现在在洪福湾渔场监控室的高清显示屏内,302亩渔场一览无余。

物联网的运用实现了塘口的自动投食、自动增氧、水质监测、液位控制、产品追溯等环节的智能化,这就是科技赋予新型渔业养殖的魅力。

03 奋斗不止 他让农村生活满满幸福感

王传亚的致富之路走出了名堂,他心里开始规划起更大的梦想。2020年,他报考了村后备干部的选拔。2021年6月,组织上安排他到刘屯村当了村支部书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加强村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确立共同富裕的目标。

现在,王传亚的村支书之路行满一年。短短的365天里,刘屯村的样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村里原有500亩农场的管理问题彻底理顺,挂车厂、食用菌厂、纺织厂等刘屯人自己的企业生产红火。

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生活环境也得跟上。2021年底,通过环境整治,王传亚把被生活占用的绿化带进行了收回,与外请专业公司建立合作,在村里种上了银杏和海棠;他还在村民广场设置了健身设施,每天早晚,大家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唠唠家常,好不惬意!

原先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像王传亚一样,爱上了乡村、回到了乡村、建设着乡村……

来源:《江苏最美人物》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