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街道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文明浸润为抓手,让群众成为创建受益者,引群众成为文明主人公,不断美化卫生环境、不断提档民生工程、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遍撒文明种子,让文明之花开满汉兴大地。
环境整治 旧貌换新颜
环境卫生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最基础的硬指标,汉兴街道重抓环境卫生整治,直击城乡环境顽疾,从城市到村庄,从马路到河塘,从社区到小区,都能看到志愿者穿梭忙碌的身影,打扫路面、清理杂物、修补绿化带、整治小广告……他们以辛勤的汗水洗刷出城市新颜。
小广告乱贴乱画是城市“牛皮癣”,清理了又反弹。志愿者们划片逐区、逐栋、逐单元开展地毯式清理,只为彻底将野广告“斩草除根”。
“电表箱上记号笔涂画的野广告用油漆涂抹效果不佳,还覆盖掉了有用信息。”“用松香水清理效果最好,涂上,笔迹就溶解掉了。”铲除、刮擦、粉刷、涂抹、约谈小广告主……在街道工作群里,大家每天都在展示分享成果,也不断交流经验与方法。既下功夫苦干又动脑筋巧干,这是汉兴文明创建工作的缩影,将工作落实、做细、弄精,这是工作人员凝聚的共识。在干群一心的努力下,城乡天清气朗,焕然一新:马路宽阔整洁,河塘清澈见底,绿化带郁郁葱葱,居民区干净整洁……绿色、舒适、宜居的环境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让汉兴街道“颜值”更上一层楼。
民生导向 惠民更治本
小区飞线充电发生火灾的事件屡见报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屡禁不止。居民并非不知道飞线充电的隐患与危险,之所以还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心存侥幸,另一方面是因为楼房住户面临电动车无处充电的实际难题。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很多棘手的问题与矛盾,恰恰折射出群众的日常困境。
汉兴街道将群众满意度当作检测创建成果的根本尺度,着力在创建工作中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聚力打造一批惠民项目工程:南孔庄全村土路铺设砂石,根治坑洼扬尘问题,实现“户户通”;街道11个小区启动便民充电桩施工,彻底解决电动车乱停乱放与飞线充电问题;汉润家园全线升级分类垃圾桶,增加350个车位,更换损坏的窨井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苑小区改造升级水电管网线路,粉刷建筑立面,翻修硬化路面,建设停车场,安装天然气……一批便民工程不仅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道路不平、飞线充电、垃圾未分类、墙体不美观等不符合创建要求的问题,更是全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让文明创建成果切切实实惠及群众。
文化浸润 新风吹万家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卢卡庄园小区是汉兴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示范点,一进小区,就能看到醒目的垃圾分类小广场,每当有居民来投放垃圾,志愿者就会引导他们把垃圾投放在相应的垃圾桶内。为了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卢卡庄园小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小区内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展板,物业管家登门对业主开展宣讲培训,每月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趣味活动,以游戏、奖品的形式吸引业主参与,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参与垃圾分类的住户越来越多,小区形成了见贤思齐的文明风气,大家不仅自己养成了分类习惯,还不断去带动身边人,一心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汉兴街道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不断在文化软实力上下足硬功夫,让文明新风吹遍汉兴大地,带动群众争做文明先锋:以社区(村)为单位,开展道德讲堂身边好人事迹宣讲、未成年人活动、文明礼仪养成等活动,让村居聚人气、促文明、暖人心;以项目为单位,开展系列文明创建评选活动,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的事迹传遍汉兴大街小巷;以地域为单位,不断发掘乡土文化特色,开展特色文化汇演,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墙,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环境卫生美化与公共设施升级便民、惠民、利民,让群众乐享创建成果,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共沐文明新风,文明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文明之花正在汉兴沃土灼灼绽放。
上一篇:沛县好人榜 | 助人为乐褚庆峰
下一篇:沛县好人榜 | 敬业奉献孙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