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1992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那年,父亲突发疾病去世,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遭遇了更大的打击,她在幼小的年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正是因为这样,她从小就懂得感恩。
2013年,经人介绍,王雪玲认识了当时正在当兵的丈夫。结婚时,她主动提出要树立文明向上的婚恋观,婚礼从简,摒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而且不要彩礼。她说,两个人过日子,有没有彩礼不重要,只要有感情,一家人能和谐相处,才是重要的。
丈夫执行出海任务,每次出去都是数月。作为军人的妻子,王雪玲默默支持着丈夫,一个人承担起了整个家庭重担,扶老携幼,无怨无悔。结婚虽然只有五年,但是她用这五年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尽力当好一名妻子、儿媳、母亲和女儿。
2018年4月,丈夫的爷爷突然嘴眼歪斜,左腿不能走路。当时王雪玲已有6个月的身孕,不顾身体不便,她带着爷爷四处求医,爷爷被确诊为脑癌晚期。爷爷最疼爱丈夫,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丈夫因工作无法回来照顾,她便替丈夫在床头尽孝。每天天还没亮,王雪玲就起来忙活,先给一大家子人做完早饭,估摸着爷爷差不多睡醒了,再去伺候爷爷洗脸穿衣,给爷爷喂水喂饭,还要带爷爷去离家10公里的医院挂水,天天如此。
生病后,爷爷脾气不好,容易急躁。王雪玲就和爷爷交流谈心,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哄开心。“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王雪玲说。到了后期,爷爷卧病在床,怕爷爷长褥疮,王雪玲时不时地就要为爷爷翻身、捏腿、捶背。爷爷咳痰费劲,她就用纱布帮爷爷把嗓子里的痰取出来。爷爷不能咀嚼,为了增强爷爷的抵抗力,她将食物打成流体,一汤匙一汤匙地喂爷爷。爷爷吞咽困难,一顿饭常常要喂一个多小时,凉了再热,反复好多次,喂完爷爷,王雪玲常常累得满头大汗。爷爷病情反复,时而“清楚”,时而“糊涂”,有时候晚上闹到两三点才能睡去,王雪玲总是耐心地安慰爷爷,哄爷爷睡觉。由于王雪玲照顾得好,老人身上没有异味,穿的衣服干干净净。天气好的时候,王雪玲会把老人推出家门,让他看看街坊邻居,看看外面的风景。
面对照顾一家子的辛苦,这位年轻的“90后”,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她用自己的坚强、善良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对于周围人的夸赞,她却淡淡地说:“我就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王雪玲不仅对自己的老人孝顺,对于她工作的汉兴街道汉康社区的老人们也是悉心照料。她走街串巷,对老人们的家庭情况进行细致摸排,哪家的老人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需要帮助,哪家的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她都一清二楚。每天,她都会抽时间到这些老人家中走一趟,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帮老人洗衣、买菜、做饭,陪老人聊天解闷,还对老人家中的电器电线进行检查维护,指导老人安全正确用电、用气方法。用王雪玲的话来说,“见到他们,我这一天心里才踏实。”
王雪玲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点点滴滴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她的行为不仅赢得了亲属、邻居的好评,也带动起村里年轻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公婆的良好风俗。
上一篇:沛县好人榜 | 孝老爱亲王艳丽
下一篇:沛县好人榜丨敬业奉献罗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