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言让,男,1971年出生。20多年来,他尽自己的力量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个人累计向社会捐助物品、善款总价值50多万元,为300多名困境孩子点亮心灯,资助20位贫困学子直到大学毕业,帮扶几十户大病患者家庭,让几百名困境老人“心”有所依。
敬老院里献爱心
孝亲床前传家风
康言让幼承父训,对老人特别尊敬,是左邻右舍心目中的乖孩子,后到延边打拼,每年春节回家,都大包小包带来人参、黑本耳、猴头菇等东北特产,分发给村中的老人,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还发200元的过节费。每年入冬,他都拿出四五千元为敬老院的老人订做一批棉衣和棉裤,带着孩子,拎着慰问品,送到老人手中。村民和村干部时常说:“工作要奔高大上,做人要做康言让,教育子女都要以康言让为楷模。”
父亲查出肺癌晚期,康言让毅然放弃延边发展红火的生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寻医问药和照顾父亲上,天天陪在父亲身边,给父亲喂饭、喂药、洗澡、捶背,还给父亲念报纸,讲新鲜事,变着法子逗老人开心。有人劝他:“以你的经济条件,不必这样亲力亲为,雇个保姆照顾老人就行,不能耽误生意。”他回答:“钱什么时侯都可以挣,而父亲留给我尽孝的时间不多了,我不能留下遗憾,床前侍孝是我的义务!”直到父亲在他怀中坦然离世,1186个日日夜夜他把所有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感激,都化作实际行动。
孝子康言让倾情为老事业,为宣传孝文化,传播敬老助老理念,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创设实景课堂和道德讲堂,参加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最美故事荟”,进社区入学校宣传孝文化,在全县九个镇巡讲,30多次在中小学校宣传“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共创和谐”的理念。
康言让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自费在母亲节和重阳节开展“好媳妇”“十佳孝星”评选活动,表彰了150多名孝老爱亲模范和“美德家庭”,让公众领略道德的魅力和“孝”的荣耀。他还出资联合县老龄办向全县75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用爱的灯塔照亮老人回家之路。
从辍学到助学
默默为300多名困境孩子点亮心灯
2017年12月31日,康言让收到一份来自日本广岛的邮件,邮件里有一些日本食品和一封信,信中说:“亲爱的‘关注你的人’,我是你的邻居赵XX,感谢您对我4年来的资助,让我顺利完成大学学业,4年来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一直关注着我,催我奋进……你我是近邻,却让我苦找了五年,我是通过……这是我在日本务工第一份工资买的食品……”
康言让夫妻禁不住流下幸福的泪。2012年,小赵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工程大学,却因无力交付学费打算放弃学业,康言让让妻子送助学金被婉拒的情况下,通过村委会以“关注你的人”捐款5000元,圆了小赵的大学梦,以后又用各种方式,每年资助3000多元,直到小赵大学毕业。
康言让捐资助学,缘于自己辍学。1989年,因拿不起学费,康言让不得不终止学业,品学兼优,被老师寄予厚望的他,三天三夜未吃未睡,无助、无奈、无望的滋味痛彻心扉。从此,他暗下决心,尽力避免自己的遭遇在别的学生身上重演。他一边拚命创业,一边捐资助学,至此,沛县多了一位“关注你的人”。
康言让在杨屯各中小学校和沛县各论坛、网站建立起“关系网”,请老师和网友提供困难学生名单,然后以“关注你的人”的名义资助。他知道贫困生的心灵往往比较脆弱,让贫困生时刻感受到背后有一双关注的眼睛,既不伤害自尊,又能受到鼓励。
康言让结婚后向妻子诉说自己辍学时的心情,介绍受助学生的成长,讲述捐资后的快乐。妻子心地善良,不仅无条件支持他继续,而且愉快加入了奉献爱心的行列。于是,对困难学生关爱从杨屯镇向其它镇延伸,龙固、张寨、五段……到处都留下了夫妻俩爱的足迹。
大屯街道小屯村87岁的王本阳老人,养育3个失去父母的孤儿,生活非常艰难。为资助三个孤儿,康言让夫妻每月按时把资助金和慰问品、衣物送到老人家中,和三个孩子说话聊天,开导教育他们,很快成为他们的贴心朋友。
疫情袭来,沛县陆续开启网上授课,但是王欣姐弟三人没有手机和电脑,这让康言让心急如焚。2020年3月4日晚八时,他看到凤凰网“为网课困难学子送平板电脑”活动,因为需要上传详细证明材料,时间有限,正在卡口义务值夜勤的康言让骑电车立刻赶往王欣三兄妹家。谁知电车不到半路就没电了,他把车往路边一放,冒着刺骨寒风,一口气跑了将近5公里,终于在活动结束的最后时刻帮王欣上传完全部资料。五天后,看到三个孩子抱着平板电脑相拥而泣,康言让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20多年来,康言让夫妻关爱贫困学生300多人次,资助20名贫困学子直到大学毕业。
百姓眼中的新时代“大善人”
康言让夫妻经常周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得知谁家有困难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彭屯村姜某患重病,康言让让妻子送去5000元;赵某做心脏搭桥手术,康言让急筹4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23岁青年赵某患脑瘤,康言让得知后,让妻子送去3300元,又以延吉老乡会会长的身份发动工友募捐9200元……
这些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康言让夫妻的身影。“有困难找言让”已成为当地人的口头禅和习惯,“康大善人”成为百姓心中的“明星”。
在帮助困难群众过程中,康言让夫妻深知,解一时之困只能帮其渡过难关,扶持致富才能带其叩开幸福之门。他组织动员有劳动能力的乡亲到自已的企业或到有信誉的朋友的企业打工,组成了86人的队伍,仅此一项,每个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康言让夫妻不仅免费让来延吉找不到工作的乡亲在自己家吃住,还把自己创业的经验分享给他们,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杨屯镇外出做小老板的有50多人,其中有20多户外出归来创业,从事实体经营的8家、网络销售的15家。
康言让还拿出2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放在村委会,帮助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他本人直接帮扶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由一家人到一群人
感动一座城
在多年的爱行善举中,康言让深刻认识到:一两个人的爱心奉献只是星星之火,只有集合起更多的爱心人士,才能星火燎原。
2016年,康言让捐建“康言让向日葵读书点”,建立“康言让最美家庭工作室”,创建沛县言让公益联盟。他建立志愿者实景课堂、党员道德讲堂,组织志愿者讲好自己的故事,展示奉献的风釆。秉承“言为心声,让爱传递”理念,他率领志愿者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公益”“童叟益起,共享家味道”“认亲”“睦邻实践”“模范家庭评选”“保护母亲河”等接地气的特色品牌,播撒爱心,“义”路前行。
5年来,在他道德标杆的典范引领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有序有效、有声有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0多次,共为190多名孤寡老人送去4300多人次爱心,为1300多名困境孩子点亮心灯,助28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为58户贫困家庭和大病患者重燃希望,帮助230多名失联人员与家人团聚,捐款捐物价值达116万余元。
康言让带领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由24人发展到1700人。
闪耀在抗疫一线的党性光芒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政协委员康言让带头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倡议杨屯籍政协委员利用自已的威信和号召力,积极募集善款和防控物资,并和大家一起,第一时间把防控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他心系群众安危,白天带领党员、骨干志愿者深入村居、社区慰问一线值勤人员、公安干警及驰援武汉最美“逆行者”家属,安抚独居老人、困境家庭、困境孩子,给他们送去米、面、油、蔬菜、抽纸等生活用品,帮助理发,打扫卫生,喷洒消毒药水,耐心讲解需要注意事项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晚上,他不畏严寒在彭屯村卡口义务值勤。尽管寒风刺骨,年近50岁的他冻得手脚冰凉,浑身打颤,但他心中时刻飘扬那抹鲜艳的“志愿红”,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没有丝毫退缩。
一个多月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康言让消瘦很多,妻子和孩子都很心疼他,略带唠叨说:“你义务值勤,不要一分工资,累成这样图啥?你累倒了,我们咋办!”这个爱家的男人愧疚地对妻子说:“我是一名党员,只要乡亲们都平安,我再累也值得!”
道德之花,爱歌飞
康言让的爱心善举折射道德光芒,闪耀微山湖两岸,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网、中国志愿者杂志社、江苏文明网、凤凰网、中国新闻时迅网、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等报道,他也获得了全国敬老助老模范人物、江苏最美家庭、徐州敬老模范户、徐州十大最美家乡人、徐州好人、最美沛县人、沛县好人等诸多荣誉。
不知不觉,康言让已在公益路上走了24年,他既心怀善念,又执着地将善念化作善举,用他的聪明才智、质朴勤劳、真诚奉献,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面对成绩和收获,他说:“志愿服务一定会成为我的终生事业。”
上一篇:沛县好人榜 | 诚实守信杨杰华
下一篇:沛县好人榜 | 诚实守信张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