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文明创建专题 > 创建动态 > 沛县好人榜丨助人为乐武为

沛县好人榜丨助人为乐武为

时间:2022-04-11 作者: 阅读:

武为,男,1990年8月出生,江苏沛县纪委监委办公室副主任。武为自2009年起开始献血,13年间足迹遍布湖北、上海、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先后参与无偿献血134次,累计捐献全血5600ml、成分血235.5个治疗量,总量52700ml,相当于三四桶纯净水。曾连续4次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1次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尊敬的武为先生:您捐献的血液已于2021-8-31在梁山县人民医院救治临床患者,目前患者状况良好。市中心血站代表患者及其家属感谢您的无私奉献。

这则短信的主人公武为,是沛县纪委监委办公室副主任,像这样的短信他每年都会收到12个甚至更多,十余年来从未间断过。谈起走上献血公益事业路,武为一脸的骄傲,他说自成年符合献血年龄开始,他就一直在坚持。

武为献血奉献爱心源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正在读高二的武为看到新闻报道抗震救灾血库告急时,萌生了献血的想法,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时,家人却没有同意,因当时他正读高中,即将面临高考,同时他还没有年满18周岁,家人担心学习已经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更不想因献血让他的身体出现任何状况。但爱心的种子已然播撒,只待生根发芽,第二年高考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武为把无偿献血当成自己的成年礼,特意绕道福泰隆——沛县爱心献血车,捐献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血液。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爱心献血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由开始的每半年一次,到最后每月一次甚至两次。

步入大学后,武为始终坚持初心,但随着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武为发现,捐献成分血能够救助更多的患者。2012年“五一”劳动节后,武为在武汉市第一次捐献成分血。成分血的提取过程很漫长,时间长达一小时,穿刺处出现淤青,但在事后等武为收到血液中心电话回访中得知,自己捐献的2个治疗量血小板已经用于拯救两名患者时,武为心情非常激动,也很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在上大学期间,武为多次组织同寝室友、同学、校友到城市街头撸起袖子捐热血,久而久之,武为和武汉血液中心的医生十分熟悉。

2013年夏,武为校友城建学部的刘同学被确诊为肝功能衰竭,医生建议他立即进行人工肝治疗。然而,一次治疗手术就得输血3000毫升,当时血库里符合刘同学所需的A型血十分匮乏。得知这个消息后,武为马上和武汉血液中心取得了联系,经过商议,血液中心决定采取“换血行动”,并立即派出两辆献血车前往该校,武为在学校里积极动员同学们献血。在几方共同努力下,“换血行动”共采集到36040毫升血液,武汉血液中心随即将其等量换成了刘同学所需的A血型。

2013年7月1日的《楚天金报》在“党旗下的90后”栏目中,报道了武为的事迹。之后在武为的带动下,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创新开展感恩品牌活动,一年两次与武汉血液中心联合开展献血活动,八年从未间断,学校还组织了一支固定无偿献血群体,每年师生献血量230000ml,直到目前学校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还在继续坚持着,武为也在献血路上走上了新高度,他在江苏、湖北、上海等地分别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更多患者传递生命的火种。

参加工作后,由于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武为陪伴家人的时间甚少,但工作再忙,武为也会抽出时间去献血,并向家人、朋友积极宣传献血的诸多好处,在他的带动下,献血成了家人共同的“爱好”,武为的母亲也成为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各地血库告急,武为便电话通知十几名同事、朋友,相约或单独去献血。在他的带动下,多名同事成为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他还在单位组织了一支青年志愿者团队,大力倡导“担当有我、奉献有我”的时代新风,积极组织纪检干部参加扶危济困、疫情防控、捐款捐物、无偿献血等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热血和善举展现出纪检监察干部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无偿献血这条路上,武为已经走了十三年。他用爱心点点滴滴,注满一桶桶“纯净水桶”,为一个个不曾谋面的人带去希望,照亮他们的生命。

扫一扫手机打开